廢水預處理即在一級處理 之前廢水的任何處理過程,如格柵、篩網(wǎng)、粉碎.撇渣 ,油脂去 除、除砂、預曝氣、均化、pFI值調節(jié)等過程.。另外,在工業(yè)廢水處理中,指為保證后續(xù)生物處理設施順利運行而進行的任何 去除或改變廢水中有害物質與難降解物質的處理過程。
一是將廢水中對微生物有毒害、有抑制作用的物質盡可能地消減和去除或轉化為對微生物無害或有利的物質,以保證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運行;
二是在預處理過程中削減COD負荷,以減輕生化池的運行負擔。
走進預處理工藝
1. 預沉
定義:
原水泥砂顆粒較大或濃度較高時,采用一次混凝沉淀和加大投藥量仍難以滿足沉淀出水要求時應設置預沉池。可根據(jù)原水含砂量、粒徑、沉降性能、砂峰持續(xù)時間、排泥要求和條件、處理水量水質要求,結合地形、現(xiàn)有條件選擇預沉方式。
原理及分類:
預沉池常用的的沉砂、沉淀(自然沉淀、絮凝沉淀)、澄清等。原水中懸浮物多為砂性大顆粒時應采用沉砂池,原水含有較多黏土性顆粒時采用混凝沉淀、澄清等凝聚沉淀方式。
沉淀池有:沉砂池(旋流絮凝沉砂池、平流沉砂池、輻流式沉砂池、斜管沉砂池);預處理沉淀池;預處理澄清池等。
2.生物預處理
定義
生物預處理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水中氨氮、異臭、有機微污染物、藻類等,減少對后續(xù)工藝濾池的堵塞,達到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原理及分類
生物預處理是利用依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自身生命代謝活動(氧化、還原、合成等過程),微生物的生物絮凝、吸附、氧化、生物降解和硝化等綜合作用使水中的氨氮、有機物等逐漸有效去除。生物預處理主要包括生物濾池和生物接觸氧化兩種方式。
生物預處理的形式和參數(shù)應通過試驗或參照相似原水條件的凈水廠運行經(jīng)驗確定。應注意水溫、氣溫對生物活性的影響,一般水溫不應低于5℃。
3. 化學預氧化
定義
在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劑,可以去除微量有機污染物、除藻、除嗅味、控制氯化消毒副產(chǎn)物、去除鐵錳等,并可起到助凝作用。
原理及分類
在預氧化過程中,氧化劑與水中多種成分作用,能夠提高對有害成分的去除效率,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產(chǎn)生某些副產(chǎn)物。
目前給水處理與氧化藥劑主要有臭氧、高錳酸鉀(及高錳酸鉀復合劑PPC)、氯、二氧化氯等。由于二氧化氯的副產(chǎn)物對人體有害,其投量不宜過高,因此二氧化氯一般主要作為后續(xù)的消毒劑使用;高鐵酸鹽制備難度大、成本高、易分解,實際工程中使用較少。
4. 粉末活性炭吸附
定義
粉末活性炭直接吸附是完善常規(guī)處理工藝,去除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之一。當原水短時間內含較高濃度溶解性有機物 、色嗅味異常時,采用投加粉末炭,主要作用是吸附溶解性物質和改善色、臭、味等感官性指標。由于連續(xù)大量投加粉末活性炭成本較高,因此只在于應對突發(fā)水源事件時應急使用。
原理及分類
粉末炭一般投加在原水中, 經(jīng)過充分混合接觸后(10~15 min),再投加其他藥劑。
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方法有干式投加和濕式投加兩種。目前應用于給水處理工藝中的常用方法目前應用于給水處理工藝中的常用是濕式投加法,即將粉末活性炭配置成懸浮液定量投加。懸浮液的重量百分比濃度采用5%為宜。